4月24日下午,外语学院翻译教研室在5605会议室开展集体备课活动,主题为《大学英语》学生学情分析、课堂效果及存在的问题。教研室全体教师、医学英语教研室和听说教研室部分老师、校级督导胡灵芝、史文君参加活动。活动由翻译教研室主任李权芳主持。
李权芳指出,此次集体备课重点研讨学情及课堂效果的内在逻辑,旨在以学生为中心,因材施教。教研室老师结合自己的教研情况逐一进行了分享。
会上,教师王丹作了主题为《基于雨课堂作业的学情分析》的分享。她以雨课堂布置作业为例,介绍了涵盖课堂学习笔记、段落背诵、作文、单词测试、四级复习、课本练习题及泛读教材等六个方面的内容。她指出,通过详细批改反馈,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学习情况,为四、六级考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。
教师王玮结合《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(CSE)》分析了当前学生的英语能力。她着重强调,语言输出训练、逻辑思辨训练取得了良好效果。
王萱老师分享的主题为《大学英语和四六级结合的举措》。她建议四、六级提升应与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相呼应,从学生入校抓起,教师需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。
教师杨婷、曲倩倩、王薇、霍美宁、王娜等也结合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特点,从作业与四、六级结合度,课堂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了分享与讨论。
胡灵芝充分肯定了大家的经验分享。她认为教研室在学情分析和课堂实践方面研究深入,成效明显。她指出,AI时代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,如何应用新技术赋能、助力英语教学高质量发展值得每位英语教师深思。教师要打破思维定势、认真学习各项信息化技术,开启课堂新变革。
史文君指出,集体备课活动为全体教师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,意义深远。教研室应不断丰富备课形式和内容,真正把各项研讨成果运用到具体教学中,进一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。